煤矿井下人员定位

系统背景:
近年来,高瓦斯煤矿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效率,摆在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面前。在分析近期煤矿发生的几起重大事故时,我们发现:
(1) 地下人员信息沟通不及时;
(2) 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地下人员的分布和操作,准确定位人员;
(3) 煤矿事故发生时,救援安全救援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地履行煤矿安全监测功能,有效地管理矿工,确保救援和安全救援的高效运行尤为重要和紧迫。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各级国家主管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认为,提高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防治为主要目标的长期安全生产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唯一途径。
十五期间,煤炭行业电子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煤炭行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需要,重点关注煤矿生产安全监控、自动控制和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纳入安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程。为此,北京凌强科技有限公司在总结射频识别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煤矿隔爆、基本安全动态目标识别器和基本安全标志卡 地下人员监测及地下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上述管理系统结合了先进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解决了煤矿设备安全运行、网络数据通信、数据远距离传输、信号转换接口、信息处理等技术问题,为煤矿人员监控、控制、监控、跟踪管理、生产统计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必将得到有发展。

井下定位系统设计原则:
1) 实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和监控,使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高度自动化
2) 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进出限制、考勤操作、监测监控等管理信息。一旦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系统可以立即了解操作人员及其数量,确保救援和安全救援的有效运行。
3) 安全、可扩展、易维护、易操作的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特点:
地下隧道地理信息地形图的设计可以无限放大和查询隧道各处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如放火救援、生产设备分布信息、隧道环境信息、人员分布信息等。监控设备安装在主设备,也可以将提前拍摄的隧道环境图存储在地形图上,为管理者提供信息查询数据。
如发生安全事故,查询系统可以了解人员名单、进出口位置、事故位置、设备位置等信息,确保救援救灾的有效运行。
具体特点如下:
1) 高度自动化。该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地下隧道人员通过监测点的时间和地点信息,并自动实现考勤操作、统计和监测管理。
2) 先进的通信系统。安装在煤矿井下各通道的无线信息采集设备,通过地下现场总线实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地下专用处理传输站(RS485或DPSK)相关人员通过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网络服务器,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
3) 完整的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软件。该系统软件拥有一个特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工人通过坑的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系统、考勤操作的统计和管理分析系统,显示和打印各种统计报,为高级管理人员的查询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 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系统产品采用隧道壁挂式设计,确保系统在恶劣环境下连续正常运行,断电后2小时提供电源。
5) 报警呼叫系统配置完善的异常情况(包括非法进入无卡、无效卡、无效卡、黑名单卡)。
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示意图

本文来源:rfid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