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的作用和作用不仅是确保通信畅通,而且是多用途、多功能,手机也将成为人们的信息终端和载体。基于RFID 移动支付技术是以移动支付、身份验证、一卡通等多种应用为载体的技术。手机作为载体,结合各种非接触卡应用,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各种服务,丰富各方产品和服务的内涵,为客户提供现有、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方便、高效、安全。
1 射频识别技术
1.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该技术是一种易于控制、简单、实用的应用技术,特别适用于自动控制。它通过磁场或电磁场使用无线射频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实现识别和交换数据的目的,可以识别高速运动对象和多个目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来实现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 应用系统包括标签、读写器和RFID 三部分的应用平台。其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激活射频卡获得的能量;射频卡通过内置发送天线发送自己的代码等信息;系统接收天线射频卡发送的载波信号,并通过天线调节器发送到读写器,读写器解调和解码接收到的信号,然后发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操作判断卡的合法性,对不同设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行动。
图1 RFID 系统构成图
1.2 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 技术进入商业应用阶段。由于非接触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高速移动物体识别,RFID 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经受到全球行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国家。RFID系统。目前RFID 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控制管理等领域,如:
制造业:可应用于实时监控、质量跟踪、自动化生产、个性化生产等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数据。在贵重和精密商品生产领域的应用更为迫切。
防伪:RFID 该技术具有难以伪造的特点,但成本较高,目前的应用领域包括:贵重物品(烟、酒、药品)、票证等。
交通:高速不停车、出租车管理、公交枢纽管理、铁路机车识别等,案例较多,应用潜力较大。
军事:识别和跟踪弹药、枪支、材料、人员、卡车等。
2 射频识别技术在手机支付中的应用
2.1 射频识别技术在手机支付中的应用
目前,基于RFID 主要有手机支付NFC、eNFC、SIMpass、RF-SIM 它们都是由四种解决方案组成的RFID 衍生出技术发展。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是近场通信技术(RFID)通过互联互通技术的整合和演变,感应读卡器、感应读卡器和点对点功能可以在短距离内识别和交换兼容设备。工作频率为13.56MHz.但使用此手机支付方案的用户必须更换特殊手机。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日本和韩国。具有支付功能的手机用户可以在全国各地使用:他们的手机可以用作机场登机验证、建筑物门禁钥匙、交通卡、信用*、支付卡等。
eNFC 中的"e"代表"enhanced"即增强的意义,eNFC 也就是增强NFC 技术。它除了对NFC 除了100%的技术兼容性外,增强型还包括广泛应用于其他两种类型ISO 标准支持,即:ISO 14443B 和ISO 15693.eNFC 它结合了手机和智能卡SIM 以卡为核心,将智能卡应用放在单芯片上SIM 内置在手机中的卡中而不是接触功能NFC 芯片实现,并通过SWP 协议与SIM 通信卡。
SIMpass 是双界面SIM 卡支付方案集天线和射频芯片于一体,支持接触和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SIM 功能,非接触界面实现支付功能,与多个智能卡应用规范兼容。
RF-SIM 则是通过在SIM 卡内置近距离识别芯片,扩展了传统手机SIM 卡的功能。RF-SIM 近距离无线通信可安装在手机上,通信距离可达10-500cm 自动调整,单向支持100M,其工作频率为2.4GHz.但该技术不支持ISO14443.
2.2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移动支付应用前景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电子支付服务的新形式。移动支付具有移动性、及时性、个性化、便捷性等特点,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各种对象完成交易。根据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 年底,中国移动支付定制用户总数超过2100 万户,仅2009 今年上半年,6268交易实现.5 支付金额170万笔 亿元。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09 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7.47 亿户。这使得手机支付越来越受到银行、移动运营商、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而基于RFID 与传统的手机支付(短信,WAP 等)在用户接受、方便和支付安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由于RFID 其自身的技术特点使其很容易模拟各种卡(公交卡、银行)**、会员卡等)。因此,基于使用RFID 手机支付技术结束后,手机集成了各种卡功能,一部手机可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其次,传统的移动支付,无论是短信,WAP 或者其他方式都需要通过无线网络,如何保证无线网络中传输的安全成为制约传统手机支付的障碍。而对于基于RFID 手机支付、手机和验收终端(如POS 虽然机器之间也是无线传输,但由于距离短(10 cm以内),因此截获信号的可能性很低,接受终端和后台之间采用标准PBOC2.0 数据传输的规范保证了信息安全。而且基于RFID 手机支付过程是使用手机靠近受理终端(如POS 表面可以,这样的支付过程相对于短信,WAP 传统的手机支付方式无疑更简单、更方便,使用户更愿意接受这种操作方式。
RFID 技术的发展为手机支付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手机支付的巨大市场前景RFID 移动支付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中国移动已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启动手机小额支付业务试点,主要采用RFID-SIM 技术。在长沙开展智能卡移动支付业务后,中国银联和中国联通在上海启动了银联卡移动支付商业试点项目,并将共同加快新一代移动支付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
3 制约我国发展的因素和建议
尽管基于RFID 移动支付技术前景广阔,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成功的案例。然而,在中国未来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我国缺乏统一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由于国际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不同,国内三大运营商和银联都有自己的选择。如果允许自己发展,很可能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制约用户的使用和体验,不利于移动支付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因此,尽快出台行业标准尤为必要。而且,消费者在交易时接触的受理终端(收款机,POS 机器、自动售货机等。),这些都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行业技术标准,并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达成共识。只有实现标准化,扩大市场规模,真正易于使用、安全、廉价、标准化的移动支付技术产品才会越来越丰富,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用户真正体验到移动支付的便利性。
二是商业模式的差异。移动运营商重视移动支付,因为大多数手机必须通过其网络;银联重视移动支付,因为移动支付的理想形式是信用*功能集成。目前,我国手机支付产业链各方仍处于权利和地位"模糊"状态,现有的商业模式存在"合作不力"的问题。要形成移动支付的规模,需要通信与金融产业链的充分整合。双方都希望自己的优势主导整个产业链,这不利于市场的发展。未来手机支付市场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快速发展。
此外,配套环境的建设也不容忽视。这不仅包括手机支付网络的建设、相关验收终端的铺设或改造、人员培训等"硬件"投资还包括支持相关政策、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业务、与银行达成统一结算标准等"软件"这些也是移动支付成功推广的关键之一。
随着未来移动电子支付和移动电子支付RFID 手机支付行业结合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国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