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服务智能监管信息系统方案

系统开发背景 

为贯彻国务院《安全服务管理条例》的要求,在《公安机关实施安全服务管理条例办法》中,特别是《国家安全服务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公金盾[2010]46号)发布后,各地迅速开发安装了安全服务监督系统软件,随着软件使用的逐步深入,反馈了与公安机关实际监督需求的一些差异。安全服务智能监督信息系统是在认真分析总结多省市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服务监督的实际特点,为各员工建立的RFID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建立电子标识和智能监管平台。在满足安全服务业日常办公需求的同时,加强了公安机关的实际作战管理功能,为应急调度等功能的扩展提供了数据接口。 

核心设计理念 

物联网技术用于安全服务智能监管信息系统(RFID)统一对员工进行智能标识,利用便携式移动设备构建动态监管智能平台,在实现公安机关对保安服务业三许可四备案和企业和员工六核五比等标准化管理功能的基础上,为公安机关的现场监督和应急调度提供技术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快速高效的验证服务。 

使用电子标签(RFID)公安机关可以通过系统快速扩公安机关可以通过系统快速扩展管理功能。例如,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平台、无线读写设备可实现快速对接,为公安机关提供统一的指挥调度、移动身份识别和通信响应功能,丰富了公安机关的实际作战需求。

管理目标

安全服务智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规范管理、责任落实、实际服务、智能监督,通过系统运行建立安全服务行业公安机关的长期监督机制,规范安全服务公司、培训单位和自主招聘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网络化行政管理

系统可实现安全服务公司、安全培训单位、安全证书三个行政许可证的在线验收、在线审查、在线审查和在线审批功能。行政许可处理时限的监督和预警可以有效控制许可流程的处理效率,加快处理流程。业务流程完全符合《安全服务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要求和规范。

业务办公信息化

充分支持安全服务公司的审批流程、注册、注销、修改、备案、人员信息输入、注销、修改、员信息输入、注销、修改、评估等业务办公。

实战执法检查

各级公安机关携带便携式手机阅读保安电子信息,确定保安培训记录、年检记录、工作单位信息、枪支信息等,实时识别和快速判断保安的真实性,为打击黑人保安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持。并通过手持机分析各种保安服务、培训单位、保安现场检查信息,发出整改通知等日常工作。

预警比较智能

系统通过与公安部、省资源数据库的智能比较,提供六核查(公民身份信息、非法记录、资格、驾驶资格、枪支资格、服务资格)、五比较(逃犯、控制对象、不良记录、指纹记录、肖像记录)智能判断和人工定制验证比较功能。

实用应用扩展

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实现与综合警察平台和大型情报系统的数据交换;RFID(电子标签)识别保安人员为安全服务公司和招聘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创造了技术条件。系统提供的界面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考勤管理、门禁管理和巡逻管理的智能化;借助安全城市等公安机关直接监督的视频监控平台,系统提供扩展接口,实现安全人员应急调度、指挥和收集 结管理,为实战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整个系统架构

依托公安网络、GPRSRFID移动读写设备构建公安机关操作平台;依托互联网和边界访问,通过公安机关信息安全交换机制RFID移动读写设备构建综合社会服务平台,形成信息源多元化、应用支持综合化、覆盖综合智能监管体系。其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行政办公模块

行政办公模块是系统的重要业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保安服务公司行政许可、保安培训单位行政许可、保安员证行政许可三部分实现 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审批三许可业务。

支持在线收集和管理各种许可材料;支持保安登记、资格政治考试、生物特征信息收集和保安证书颁发。

支持备案业务备案业务。

支持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支机构、跨区域经营、招聘安全单位、枪支培训单位在线备案。

根据用户预设的业务流程,支持四备案网络信息采集和协同办公。

支持基于电子印章的各种许可证法律文件和文件的电子生成、生产和打印。业务流程完全符合《安全服务管理条例》和《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和规范。模块嵌入行政许可处理期限监督和预警,可有效促进三许可业务 实施和处理时间。

本文来源:rfid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