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办案中心定位系统方案

第一章 前 言

物联网是物联网,也就是说,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的延伸和扩展。此外,它的用户端还扩展到任何项目和项目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出现在20世纪末。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定位系统、扫描仪、传感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现在只能说处于起步阶段。 互联网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需要,物联网反映了物与物之间沟通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很好地相互沟通,这取决于物联网在未来的推广。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方式、协议、信息量、访问量和沟通方式与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备通过传感器相互连接,收集这些设备数据,包括实时响应,即如何反向控制这些设备。预计2025年将有近5000亿设备接入互联网,即在物联网层面,每年产生近5000万亿数据,这是真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中国在201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定义了中国的物联网:通过传感设备连接各种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逐步应用于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随着RFID、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近程通信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其研发和应用开始扩展到环境监测、生物医学、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时在物联网关键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

近年来,执法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对公安行业机关办案功能区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更详细的要求。为遏制和证据,进一步规范公安行业机关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止刑讯逼供等事件的发生。通过完善法治规范、实施、监督、保障制度,呼应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使执法安全事故零发生。按照优质、高标准的理念,各地有效提升了公安行业机关的执法形象和信誉。

为了进一步完善案件处理现场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公安行业局发布了各项制度,明确了案件处理现场的管理和使用标准,加强了警察的工作职责,规范了警察的具体执法行为。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案件处理现场的规章制度和四统一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定期进行专项监督和通知,强制轨道,提高制度执行力。

然而,仅仅这些硬件和系统并不能完全保证案件处理中心的标准化和精细管理。因此,我们引入了物联网的精确定位,以确保案件处理中心的实施。办案中心智能控制平台利用世界领先的物联网RFID定位精度可达30个cm,结合办案中心业务面临的逾期羁押、单人审讯、未按流程、离职等问题,不仅可以防止涉案人员发生异常事件;还可以规范涉案物品和财产的保管,实现来源有下落;还有监督报告和执法台账的标准化;四是防止涉案人员逾期滞留和案件加班积压。

第二章 系统简介

室内定位技术、移动计算技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北京浩天同泰科技办案中心智能办案平台。因此,在设计方案时,除了其功能外,还必须充分考虑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性、容错性和异常保护。系统应采用现有成熟的无线、有线通信网络作为主要传输平台,相应的终端、拆卸腕带终端等设备与系统连接,通过北京天通泰智能定位控制平台和主系统标准专用数据库进行背景数据交换,使定位平台能够轻松访问其他系统。

从物联网的系统结构可以看出,人们使用它RFID、传感器,从物理世界获取各种信息,最终通过网络传输到用户或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所有收集的信息必须与传感器的具体位置信息相关,否则信息毫无意义,传感器定位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基础。定位技术必须支持物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事物、任何地点之间的连接,物体之间的位置信息包含在任何地方的连接中。

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各种需求日益迫切。例如,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件频繁发生,许多企业逐渐开始采用定位系统实时监控矿工的生产管理。除日常打卡管理外,紧急情况下还可采用实时定位系统,帮助人员救援,提高救援效率。一段时间前,自内蒙古赤峰犯人强行越狱事件以来,我国许多案件处理中心机构都加强了安全管理其中非常重要的措施是使用实时定位系统,为犯人戴防拆腕带,通过RFID智能定位手段可以基于位置控制犯人,将位置信息与监管中固有的监控、门禁等系统联系起来,从被动监控到主动监控,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控制。

根据上述定位应用技术需求,目标和应用场景不同,定位技术的精度和参数要求也不同。我们在定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ZigBee网络,引用2.4G无线通讯和RFID室内精确定位系统的技术。

公安行业是有条件为物联网提供规模应用的领域之一。一方面,在国内安全领域,视频监控、周边防入侵等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物联网智能定位技术与固有的视频监控和访问控制系统互动,从以前的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另一方面,公安行业作为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政府部门,通过一系列安全城市和社会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在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条件,目前,我们基于嘉兴新城派出所办案中心和海宁拘留中心RFID良好的区域定位和精确定位应用示范。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业务功能需求

3.1.1.安全管理

睡眠报警:即看管人员处于静止状态,每15分钟提醒看管人员

值班时防止人员睡觉 ;嫌疑人、值班人员都戴着腕带,值班人员睡觉时,软件系统会出现提示。

离职报警:值班人员私下离职时,嫌疑人在审讯室报警。

涉案人员上厕所没有及时跟随警察,这是需要警察陪同才正常的

单人查询(信息)报警:功能要求是审讯时必须有两个警察在一起,这就需要软件绑定三个人 。

警示区报警:犯罪嫌疑人接近围墙、顶网等安全警示区法区报警,软件上有提示,摄像头自动弹出。

腕带损坏报警(腕带损坏,断开)。

低功率腕带预警。

设备故障报警。

3.1.2规范管理

1)未进行标准流程预警(必须先戴标签即腕带,进行人员安全检查,输入信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动画要求:人员进入缓冲区,到人身安全检查室输入人员信息。

根据人数和性别,及时安排看管警力。

人员分流预警,当嫌疑人进入办案区达到预警设定的人数时,发出预警通知分流。

当涉案嫌疑人出现在同一区域时,防串供预警。

当嫌疑人输入信息时,案件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案件相同。当一名嫌疑人已经在审讯室时,我们应该在另一名嫌疑人到达之前报警。

确保监护人或其他相关人员在未成年人(特殊标签)到场:③ 聋哑等残疾人。

羁押加班预警:系统在输入涉案人员信息时,在输入涉案人员信息时,发出不同的预警,说明年龄、涉案性质、入境措施等。

自动预警外出审批。

3.1.3其他动能(提高效率)

实时库存人数及相应(领导巡查)。

电子登记、统计查询、电子表格登记,减少重复劳动,便于统计查询。

3.1.4看守管理

区域实时点名功能定期点名看守所不同区域的人员(轨迹倒查)。

常规报警:过程超时报警,如上厕所超时,提审超时,会见超时。

风险点报警:接近非授权区域报警。

3.1.5其他要求

警察与联动:可接收前端报告的各种报警,并根据各种事先设定的计划进行联动,可联动视频、通知用户等。

视频回放:提供方便的视频检索和查询手段。图像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和报警类型进行检索和回放。回放时,可实现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单帧播放、拖曳、暂停等功能。

内置锂电池供电,易于拆卸和更换。

历史轨迹回放。

第四章 解决方案

4.1系统总体设计

1.实现监控目标的有效识别和实时监控,使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高度自动化。

2.为管理人员提供实时跟踪、超距离报警、安全监控等管理信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系统可以立即知道控制目标的位置或追溯运动的历史轨迹,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

3.系统设计安全、可扩展、易维护、易操作。

4.通过系统构建的网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系统各监控设备,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和监控参数。

北京浩天通泰科技案例处理中心智能办公案例处理平台通过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通过以太网网络将室内模块获得的定位数据发送到服务器,实现信息中心平台上的查询、监控和管理终端。在工作中,管理者通过网络系统平台跟踪和定位目标。

系统应充分整合RFID室内定位等高科技术实现了轨迹定位、实时视频监控、双向语音指挥、多级信息存储、联动报警等功能。

如图1所示:

智能办案中心定位系统方案

图1 办案中心定位系统整体结构图

4.2办案中心系统设计

在办案中心布置RFID精确定位设备,每个过程都能精确控制。系统流程包括:档案录入、人身检查、信息收集、看守待审、询问讯问等。系统可以根据每个相关人员进行视频联动和视频保存,为视频快速验证提供技术保障,一旦出现问题,整个过程可以回放视频,对于相关人员的视频点,其他技术无法实现,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可以保护警察,防止恶意投诉,最终确保执法标准化。执法场所设有全过程录音录像系统、在线视频监控监控系统、执法办案场所管理系统,对犯罪嫌疑人进入场所后的报告、进入、安品存储、人员活动、休息、饮食监控、场所使用监控、实时监控。信息记录各种执法安全细节的全过程。流程管理、综合监督办案中心。

办案中心的设计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智能办案中心定位系统方案

图2系统层次结构图

4.3系统实现

4.3.1系统的组成

该系统由软件和硬件组成,是北京昊天同泰科技办案中心的定位系统。

北京昊天同泰科技公安局物证管理系统硬件主要由通信链路组成RFID由标签、物联网无线节点、物联网定向监控器、物联网全向监控器、物联网中继器和通信链路组成。

通信链路分为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无线链路不需要添加其他硬件。RFID标签与物联网无线节点之间RFID标签与物联网定向监测器之间RFID标签与物联网全向监控器之间;定向监控器或物联网无线节点与物联网中继器通过射频信号交换和信息传输链接 。

4.3.2系统各层工作流程

4.3.2.1采集层:

1)RFID标签:每个或一组证件绑定一个RFID标签,每个RFID具有唯一的ID通过绑定的一维条码与一组或一组证书形成一对一的标识关系。RFID每1s射频信号主动以规定的协议向外发射,包括标签ID有效信息,如号码、标签电量等。

2)物联网无线节点:当收到有效的射频信号时,主动监控周围射频信号RFID在发送信息之前,将自己的信息添加到协议帧中。

3)物联网定向监控器:工作原理与物联网无线节点相同,但识别范围相对较小,通常放置在门和空间狭窄的位置,以确定是否有证据通过。

4)物联网全向监控器: 通过以太网或RS485接口将收到自己唯一的信息ID等信息传输到后台应用系统进行分析。是介于采集层和通信层之间的设备。

5)手持终端:自动盘库。

4.3.2.2传输层

物联网中继器:当收到物联网无线节点或物联网定向监控器发出的有效信息时,主动监控周围的射频信号RS485等传输方式传输到后台应用系统进行分析。

4.3.2.3应用层

完成数据采集和功能实现的处理。

4.3.概述4系统定位原理

房间定位:在房间内安装物联网无线节点,在房间门口安装物联网定向监控器。由于定向对卡器可接收信号的范围较小,仅在RFID只有经过门会收到RFID信号。因此,只接收与房间绑定的读卡器RFID与房间绑定的无线物联网无线节点接收信号RFID当信号强度达到一定的阀值时,认为与RFID绑定的证据被带进房间。相反,仅当绑定到房间的物联网定向监测器再次收到时RFID接收与房间绑定的物联网无线节点的信号RFID信号强度降低到固定阀值,甚至无法接收到RFID当信号被认为是和RFID绑定的证据被带离了房间。

走廊定位:根据走廊长度,在走廊内安装多个物联网无线节点,参考各物联网无线节点收到的RFID通过一定的算法定位信号强度RFID绑定的证据在走廊的大致位置。

楼梯入口:在楼梯入口处绑定安装物联网定向监控器。当物联网定向监控器收到标签信号时,与楼梯入口相邻走廊的物联网无线节点无法收到RFID当信号被认为是和RFID绑定的证据在楼梯口被带走。

建筑出口定位:当物联网定向监测器读取时,将物联网定向监测器绑定定向监测器RFID信号,认为和RFID绑定的证据穿过门。

第五章 系统功能

5.实时定位人员区

佩戴定位标签的人员所在区域可以实时定位,并显示在监控端地图上。

5.控制人员统计和电子点名

统计各区域的考勤人数和实际人数,以及特定区域的实际人数,并与应对人数进行比较,以确定人员是否齐全。并显示缺席人员的姓名。

5.3人员查找

可在监控端输入人名或标签号,查找指定人员的当前位置。

5.4未按流程

涉案人员必须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如果不按流程进入下一个流程,系统将产生报警,区域报警器将提供语音提示。

5.单人询问,讯问

两名警察必须同时完成涉案人员的询问和讯问。如果一名警察审讯,系统将在指定时间内报警。

5. 6脱岗、睡岗

可以监控和提醒值班人员,值班警察必须每半小时到晚上12点到凌晨7点进行正常检查,否则系统会发出声光报警。

5.7消失告警

当这些标签离开指定区域或清失时,系统会发现相应的报警。

5.8越界,离开报警

有些区域属于重要区域,未经允许的人员将发出报警信息 。如果离开或消失系统报警,也可以在某些区域设置一些人员不允许在设定的时间内离开。 。

5.9轨迹回放

您可以查询标签指定时间段的移动轨迹,以及标签在此期间去过哪些区域。

5.10视频联动

您可以将摄像头绑定到每个定位设备,点击监控端地图上的定位设备图,调用定位设备所在区域的视频。当有特定的报警时,系统会自动调出报警区域的视频。

5. 临时授权11人

当一个人需要暂时进入重要区域或离开行程安排区域时,可以临时授权他进入重要区域或离开工作区域。

5.12电子标签故障报警

电子标签故障主要是指标签电池电压低;戴在人手上的腕带损坏或拆除;

只要戴在人手上的腕带脱下,系统就会发出警告;系统会发出警告,无论是切割还是正常拆卸工具。当标签电池电压过低时,系统也会提示需要尽快更换电池。

本文来源:rfid世界网
本文标签: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