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后勤保障中最常见的模式是军工厂和军队之间的物资运输(战时是前线)。这些材料在和平时期的运输速度可能不高,但在战时,准确及时地运输到前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影响战争形势。
以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的后勤管理为例,当时没有使用RFID技术,一线不知道自己订单上的物资是否已经发货。由于战争紧急,经常重复申请。另一方面,后方军工厂不知道之前发出的物资是否已经送到前线,重复订单后重复发货。这部分超额申请给军费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据战后统计,仅修理零件的超额申请高达27亿美元。
利用RFID结合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可以准确跟踪军需物品的位置和下落。每一件军需品或每一批军需品的容器都可以贴上一个RFID标签使这些物品被唯一识别。在物资运输过程中,当运输队(货轮或卡车、火车拖车)经过某一个时候RFID在识别基站时,在这些物品上RFID读取被挤压的读写设备,其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专门用于管理军需物流的网络服务器上,并记录在数据库中。这样,任何有相应权限的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军用终端之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的位置、下落和路径。通过这种方式,前线和后方都了解了军需的运输情况,完全可以避免重复申请的可能性。
RFID建立基站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海运,可在沿线各港口设立识别基站,货船入境或停留时可读取船上所有物资信息。对于陆路运输(汽车、火车等),可以在必须通过的道路上设置移动识别基站,阅读和传输部分物品信息,或在货物配送中心设置识别基站,完成货物库存。
军需运输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货物配送场所的库存过于繁琐。战时,靠近前线的军需配送货栈(或码头等)经常积累大量物资。如果手动库存和分发,工作量极大,时间必然很长。这显然减缓了军事需求到达前线的速度。
对于有RFID这个过程变得极其简单。库存人员只需携带手持式RFID标签读写器在货栈内行走,将所有标签读写器移动RFID读一次标签后,通过专用网络将读取的信息传输到物流管理服务器进行识别和检查,并反馈相关有用信息。如果使用大功率有源RFID标签和固定读写器,可以覆盖整个货栈的大功率,可以完成上述任务,无需手动行走。
还有一个美军的例子。在一项任务中,美国国防后勤局的一名军官使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在码头上走了20分钟,收集了179个集装箱,并收集了相关信息。在过去,这项工作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一排兵力。有了RFID在技术帮助下,美军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期间,比沙漠风暴行动少了30%的军队和使用不到90%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