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粮食生产大国,中国一直将“广积粮,积粮”作为储粮的重点。伴着“互联网+”随着时代的到来,我国粮食储备技术和管理手段逐渐趋于信息化和科技化。“低温储粮”、“粮情监测”等技术应运而生,为粮食仓储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国家将粮食安全内涵从过去的数量安全扩展到更加注重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多的粮食企业开始意识到,粮食储存良好,除了良好的储存条件要“底子好”。
所谓“广积粮”确保收粮“量”,“积好粮”确保收粮“质”,只有“量”“质”只有同保入仓,才能稳定储粮。然而,在收粮旺季,传统的收粮方法“耗时大,效率低”、“人为多监管难”,往往为了保证数量,导致不合格的粮食入库,不仅增加了储粮难度,而且使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因此,如何同样使用信息手段?“加强粮食收集监督,严格控制粮食入库”逐渐成为储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粮库“一卡通”,实现出入库管理信息化
粮库“一卡通”即制成一张IC该卡将与粮食销售人员相关的车辆和个人信息与该卡相关联。有了这张卡,粮食销售客户可以完成入门登记、切割样品、称重、装卸确认、扣除、结算付款和粮食交易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粮食收集的工作效率,并在粮食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粮库“一卡通”实现了粮食各环节数据的自动记录和电子传输,解决了传统粮食收集手动记录数据和人工传输文件的复杂性,但每个环节仍需要人员操作,导致一些问题泄露。例如,在仓储过程中,食品销售人员应完成身份证刷卡和车辆信息登记,并自动收集承运人的身份信息。注册人应输入车牌号码并生产IC打印扦样单。这个环节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注册车牌号码与实际车牌号码不一致,另一种是同一不合格车辆在短时间内多次复查;在样品分类环节,样品编制条形码时,样品编制条形码与销售人员持有的智能卡的前三位数相同。一旦发现这一规则,销售人员和质检人员很容易私下通风“人情粮”。
根本原因是上述现象的出现“一卡通”与粮车的绑定不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分离和交换,所以在收粮过程中,仍然可以人为使用“交换卡片”、“偷换车牌”以其他方式谋取利益。因此“一卡通”尽管粮食出入库管理率先进入信息时代,但仍没有人为参与的漏洞。
“主动监测磁力电子标签”升级智能粮库出入库管理模式
“主动监控磁性车辆电子标签”低功耗、多频段电子标签,高度集成,无线通信,RFID功能、压力检测、磁场检测等功能。可取代一卡通、车牌识别、二维码、一次性电子标签等应用,实现电子通信和车辆监管的双重作用。
粮车进厂后吸附在车辆上,智能识别终端安装在样品切割、检验、检验、仓储等环节,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完成信息自动交互,实现粮车与样品、检验结果、称重结果的自动关联。同时,车辆电子标签可以监控压力、磁场强度,即一旦标签移动或删除,在智能交互终端可以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终止车辆粮食销售,实现所有车辆包含粮食数据(质量、重量)和卖方信息,消除作弊的可能性,实现车辆主动监控。由此可见,“主动监控磁性车辆电子标签”是在“一卡通”实现信息化初级阶段——在无纸化办公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粮食收集车辆监管的主动性和独特性,实现了智能监管。
作为一项发明,该标签在2017年中国粮油储存学术会议上出现在仓储企业面前。阿贝利特“主动监控磁力车电子标签在粮食收购智能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题,从“收购关闭,储粮自然安全”独特的视角,给粮食加工企业带来用途“智能收购”为“储粮安全”护航解决方案引起了专家与粮食企业的强烈共鸣。
“主动监控磁性车辆电子标签”全面升级智能粮库出入库管理模式,开启了智能粮库信息电子化、流程自动化、监管智能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