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龙图RFID智能资产监管系统

1 系统简介

固定资产是政府机关和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固定资产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责任人员多,在实际工作中不易逐一对应账户、卡片和物品,给实物的使用、监督、变更、更换、维护、损失和库存清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建立数据准确、账目一致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平台,将对数据报表统计、资产结构分析、资产评估和资产采购预算产生积极影响。

我公司的RFID基于物联网核心的智能资产监管系统RFID射频技术。集信息识别、信息传输记录、可选声光报警行业标志卡于一体的资产自动识别和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资产的日产管理和防盗监控。实现重要和贵重资产的智能管理,如防盗报警、资产库存、检验、借款、仓储和统计。

2 RFID射频技术简介

无线射频识别,即通过微波射频信号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是一种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快速、远距离、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天线向电子标签发送射频信号。电子标签进入射频信号识别区后,会产生感应电流获取能量,并通过嵌入式天线发送电子标签信息。读出器使用解码板解码电子标签信息,然后通过网络或RS将标签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如图所示:

盛世龙图RFID智能资产监管系统

图 2-1 无线识别基本工作原理

3 系统结构

盛世龙图RFID智能资产监管系统

图3-1 RFID智能资产监管系统结构图

3.1 实现方法

在输入计算机系统的同时,在固定资产上安装每个新购买的固定资产相关数据RFID固定资产报废时可回收电子标签和标签安装方法。

根据管理需要,将固定资产名称、购买日期、使用部门等信息写入标签或只是相关标签ID号。

盛世龙图RFID智能资产监管系统

图3-2 信息关联

使用部门收到时,工作人员只需携带手持RFID读写器可以读取所需的资产标签一次,确认后将读取的标签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进行登记。

资产盘点时,工作人员通过RFID手持读写器阅读固定资产上的电子标签,标签信息自动存储在手持读写器中,然后根据手持机中的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检查,处理正常或异常数据,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单位和部门生成盈余表、亏损表和库存汇总表。

盛世龙图RFID智能资产监管系统

图3-3 资产盘点

4 系统功能

4.资产防盗管理

资产防盗是通过粘贴在物品上的防损标签与读写器配合实现的。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通过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发送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4.1.1 防盗应用系统原理

技术原理:

通常,RFID 读写器和RFID 卡的两部分,如图4-1所示。其中,读写器通常用作计算机终端来实现RFID 由控制单元、高频通信模块和天线组成的数据读写和存储。而RFID 卡是一种无源应答器,主要由集成电路组成( IC) 芯片及其外部天线,包括RFID 芯片通常集成射频前端、逻辑控制、存储器等电路,有些甚至将天线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基本工作原理:

是RFID射频卡进入读写器的射频场后,天线获得的感应电流通过升压电路作为芯片的电源,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测到的数字信号将带信息的感应电流发送到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所需回复的信息通过逻辑控制电路从存储器中获,最后通过天线发送回读写器。

可见,RFID 天线在实现数据通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无源RFID 卡芯片需要在读写器天线产生的电磁场中获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启动电路工作;另一方面,天线决定RFID 卡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通道和通信方式。

盛世龙图RFID智能资产监管系统

图4-1 应用系统原理

4.2 资产流通管理

目前,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帮助下,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人工操作,效率低,错误率高。条形码技术可以大大改善这种情况,但由于条形码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易损坏、抗污染性差、读取距离短等),一次只能扫描一个条形码,每次资产库存,需要两组,一个扫描核数据进行资产库存,工作效率不高。

本项目建设RFID采用资产管理系统RFID在表面打印条形码的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快速的资产库存和管理。

4.2.1方案特点

系统基于B/S架构可以实现分级权限管理,只需分配相应的账户权限即可分级管理。该系统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角色配置相应的页面、功能、按钮等权限。

采用统一的RFID数据服务器是应用程序的中间部分,实现前端设备的统一管理和数据收集和处理,汇总和整合各读写器的信息,统一为标准数据格式,并通过服务向各业务应用程序子系统发布电子标签数据。

采用性价比高的电子标签,综合考虑用户体验、性价比和应用场景需求RFID手持机、RFID阅读器等设备。

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易用性。注意界面操作中人机交互的细节和用户体验

4.2.2 RFID比较条码/二维码的应用方法

条码/二维码的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不能重写,不能批量远程阅读,时间长了容易污损,导致阅读失败。

RFID技术优势在于可以远程批量阅读,不怕污损,数据可读写。目前的主要缺点是成本远高于条形码。

RFID技术在资产管理/仓储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实现批量数据识别,提高工作效率。

RFID选择电子标签应用指南

盛世龙图RFID智能资产监管系统

4.2.3 资产流通管理流程

1. 资产信息匹配

采用桌面式固定读写器,通过管理平台将项目信息写入标签,进行信息匹配。标签处理,完成发卡链接。

2. 资产扫描盘点

用户持RFID手持机,远程扫描RFID电子标签。资产管理平台基于阅读RFID自动显示资产信息的电子标签信息。管理平台生成报告,完成库存任务。

3. 资产进出管理

门禁部署在进出通道RFID读取设备,读取进出通道的资产。如图4-2所示。

盛世龙图RFID智能资产监管系统

图4-2 资产进出流通

本文来源:rfid世界网
本文标签:rfid智能资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