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统意义
1.1 实时监督管理老时监督管理(信息中心可实时查看老年人的位置信息、老年人的数量、任何房间的老年人信息、老年人的动态变化、老年人区域报警信息等)。
1.2 主动预警,解决事故滞后问题,提前暴露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1.3 突然场景再现,物联网技术与现有视频的联动可以实时查看现场情况,为及时调配相关人员解决突发事件提供依据
1.4 减少老人院工作人员管理工作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1.5 提高老年人管理信息水平,促进老年人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实时、发展,确保老年人安全稳定,为逐步实现老年人智能综合监督奠定坚实基础。
2. 阐述了系统架构和方案
养老院人员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出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APP定位查询系统、室外区域定位管理系统、室内定位系统。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养老院现有人员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实时定位、人员搜索、跨境(危险区域)报警、视频联动、远程出勤、 轨道回放、人员按键求助等功能系统。人员定位和远程门禁进出管理系统前端信息收集后RJ45或者RS485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按照标签进出门禁的顺序和读写器收到的RSSI场强值计算出人员进出门禁的顺序和位置;在WIFI覆盖的地方,移动终端APP通过WIFI与后台服务器交互,获取某人的实时位置信息,实时跟踪位置;
2.1 门禁进出管理系统
电子标签射频信号和激活线圈ID并通过TCP/IP接口传输到后台;当佩戴双频电子标签的人进入门内时,激活器携带的电磁波能量逐渐减弱,直到无法激活双频电子标签,并激活线圈A2.激活双频电子标签,双频电子标签本身也会被激活ID激活线圈A2以一定速度发送到吸顶定位基站,读写器收到双频电子标签发出的射频信号和激活线圈ID并通过TCP/IP接口传输到后台,后台根据低频激活器唤醒标签,根据读取数据的顺序和不同激活器天线定位基站ID判断编号;
2.1.1 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功能
1) 权限设置:设置老年人门禁进出权限。未经授权的老年人将自动记录进出时间,并可通过短信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或报警,确保安全;
2) 位置跟踪:实时定位人员进出大楼,准确了解人员进出时间记录;
3) 安全防范外来人员:游客,临时授权,规划到达社区建筑,非法进入其他建筑,后台及时报警;
2.1.2 硬件部件
1) 天花板定位基站。安装固定在建筑物门口,引出两条低频天线,激活和唤醒双频电子表达,集成读写器接收和传输腕带标签数据 ;
2) 低频棒状天线或低频电缆线圈天线。低频天线连接到吸顶定位基站,激活双频电子标签,实现人员进出判断;
3) 光纤通信系统、光发信机、光收信机、光纤、中继器、光纤连接器、耦合器共同形成光纤通信系统,将读写器收到的射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
2.1.3 硬件安装注意事项
1) 安装吸顶读写器时,应注意安装高度(一般3-4米),接头防水(电源接头、网络接头、125K低频延长线馈线接头);
2) 如果建筑宽度小于5,低频棒状天线或低频线圈天线通过延长线连接到吸顶定位基站M,安装棒状天线,激活天线安装在大门外侧内侧,安装位置离地面约1.5米。如果建筑宽度大于5M,为保证激活的稳定性,采用地埋低频电缆天线的安装方式,切割地埋低频线圈。门内外部署低频线圈,两组线圈间隔不小于1.5M;
3) 安装光纤通信系统主要注意接头防水;
2.2 养老院户外人员区域定位系统
测量节点之间连接信号强度的室外区域定位(RSSI)节点间传输距离采用无线信号空间传输衰减模型估算。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alt=养老院人员定位管理 src="http://www.niaovm.com/uploads/allimg/230319/1101135628-2.jpg">
室外人员区域定位系统框架构图
在主干道、室外开放区等室外区域安装2.4G定位基站的覆盖面积为100个m,人员佩戴双频电子标签,人员进入2.4G读写器识别区域,通过计算节点,将标签主动发送的数据传输到后台进行处理(读写器或者AP、电子标签之间的链接信号强度(RSSI)该方法利用无线信号空间传输衰减模型估计节点间传输的距离,处理逻辑算法,最终计算定位点数据,最小定位区域为6至8M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