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统简介
1.1. 系统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办公迅速普及,笔记本电脑,U由于存储量大、使用方便、携带方便等优点,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政府、机关、部队、军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文件的形式存储在政府、机关、部队、军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如何有效管理存储机密信息的机密资产,防止资产中机密信息泄漏,筑牢安全大坝,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核心利益,已成为企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秘密资产的管理一直基本上依赖于人工登记、定期检查等传统手段,其中管理死角多,人为干扰因素大,责任不明确,完全基于静态管理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传统的人工管理机制存在许多重大安全隐患。
1.2. 现状与分析
近年来,RFID技术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公共管理、门禁系统、车辆识别、制造业、政府应用和消费者应用,为实现机密资产的高效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采用RFID技术实现对进出涉密资产放置范围的工作人员和来访客户的权限管理和监控,实现涉密资产监控,防止损失管理和库存。本方案采用远距离RFID系统实现远程识别监控功能,员工无需主动刷卡即可实现门禁考勤,同时可设置员工权限(包括区域权限、时间限制等),发现非法携带者,立即报警,大大提高了秘密载体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每个企业和单位都有可移动资产,如涉密和重要文件,其范围可包括:办公便携式计算机U磁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相机、录音机、机密文件、重要纸质文件和数据等。系统要求如下:
保护涉密资产的重要信息;
2)对需要使用涉密资产的人员进行身份认证,监控授权涉密资产和用户;
3)实时盘点涉密资产;
4)有效监控重要纸质文件和资料进出机要办公区;
5)对非法携带涉密资产离开者采取声光报警措施。
2.系统介绍
2.1. 系统工作原理
机密资产管理系统基于对象管理,主要用于机密信息管理对象(即机密信息载体,分为纸质载体和电子载体)和应用对象(即接触、使用和保存机密信息的人)的管理。通过管理链将涉密目标与管理单位有机结合,纳入有效管理控制。 标记重要信息对象RFID标签使其成为目标,并将目标数据存储(数据库)RFID在不同的管理单位和监控点部署目标识别安全管理系统可识别的目标RFID安全管理系统中的目标识别和数据读取设备——RFID读写器,读取进入天线覆盖范围的目标数据(数据采集平台);通过无线网络(数据传输平台)向管理服务器传输数据,通过各种配置模块分析、判断和发布数据(服务平台);根据模块配置响应目标行为。安全有效地管理重要的信息载体、涉及人员和相关行为。
首先,将建筑物的通道和监控范围内放置RFID读卡器的具体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要实现的功能要求来确定,并通过网络布线与监控中心的计算机连接,并为每个内部人员配备RFID标签。
进出人员进入监控区,被红外传感器感应后,将被感应RFID读写器进一步判断是否合法;携带RFID当标签的机密资产通过通道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显示载体的类别、序列号、责任人、位置和授权范围。未经批准携带机密载体外出,启动声光报警提示,提醒警卫注意,记录进出时间、处理结果等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后台管理中心。当携带人员身份识别卡通过通道时,显示照片和人员信息,记录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后台管理中心进行考勤登记。管理职能单位每天通过后台管理中心查询违规信息,每周通知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严重违规报告主管,并按有关规定提出处理建议。
2.2. 系统拓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