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述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通过不断的努力,近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普遍稳步改善,但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仍不乐观。如何改变煤矿企业落后地下人员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已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注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援助和电子信息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木兰煤矿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木兰公司自主开发的国际先进水平ML-RFID技术,ML-RFID当今最先进的0技术.18uM微波芯片技术,使 RFID与原微波技术相比,性能有了本质的提高,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识别和数据传输问题,成本大大降低,也解决了中低频电磁波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木兰煤矿地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地面计算机系统反映地下各区域人员和设备的动态情况,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地下人员和设备的分布和各矿工的运动轨迹,便于更合理的调度管理。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还可以快速了解地下人员和设备定位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图形,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地下人员和设备定位系统是集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顶级产品和技术,是最先进、最稳定、最专业的地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和事故急救带来新的机遇。
二、系统功能介绍
该系统适用于煤矿人员位置识别和跟踪回放、人员考勤、超时报警、超员报警、限制区报警、人员统计和人员救援指挥。
㈠人员考勤
可对授权人员的进出时间、进出频率等进行调查,并反映相应的人员信息;禁止非授权人员进并报警。
㈡实时查询地下情况
1.随时查询井下某个地点的人员数量和人员信息;
2.井下人员在井下任何时候的活动轨迹;
3.查询一个或多个人员的实际位置,方便调度中心快速正确地通过电话联系人员;
4.查询相关人员在任何地方的到达/离开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督促和落实重要检查人员(如瓦斯检查人员、温度检查人员、排气人员等)是否按时、按点进行各种数据的测试和处理,尽量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相关事故。
㈢反映井下人员动态轨迹
井下人员根据井下的实际地理情况,每时每刻在坑内实时动态分布,制作相应的动态图,使井下情况一目了然;
㈣统计各类人员工作报表
1理所需的依据,如生产人员的下井时间报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请假或缺勤报表等,并可生成工资报表等。
2.制定和统计管理人员的检查报告等。
3.其他人员,如参观人员是否按要求到指定区域等。
㈤搜索事故人员定位
一旦发生事故,可以立即找到地下人员的具体位置、人员数量和人员信息,采用移动识别装置,更准确、快速地识别遇险人员的具体位置和人员数量,提高救援效率和救援效果,尽量减少损失。
三、介绍系统特点
1. 系统功能特点:
高度自动化
先进的网络通信系统
基于GIS地理信息显示和查询系统的技术
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
在恶劣环境下24小时正常工作是安全可靠的
2.木兰煤矿地下人员定位产品的主要系统参数
远距离,有效识别距离从2米到80米可调。
防冲突性极高,采用多种防冲突方案,可同时识别200多个标志。
高速度,ML- RFID移动速度可达200公里以上。
高识别可靠性, 采用频道隔离技术,多台设备不相互干扰;
智能化,RFID可与收发器实现双向高速数据交换,应用灵活,保证数据安全。
有方向性和无方向性的识别可以实现。
适应工矿工作环境(-40℃-85℃),防水,防冲击。
低成本,全部采用0.18uM芯片,成本较低。
超低功耗,更健康,更安全。
全球开放的ISM无需申请和支付微波频段。
微波模块工作模式可配置,发射功率可调;
高抗干扰性,对现场各种干扰源无特殊要求。
3.井下系统的特殊性能
● 设备本身在地下安全运行:根据地下特殊环境和工作特点,我们的设备(信号收发器)采用全封闭外壳,结构牢固,防撞、防震。全密封设计,防水、防潮、防腐、防爆。
● 设备运行不得影响地下安全问题:设备功耗超低,峰值功率最大不超过1毫瓦。
● 井下系统的工作电压小于直流18V的问题
● 设备适应矿井和地下各种安装环境问题:设备抗干扰性很高,对安装现场基本没有要求,即保证设备运行的高可靠性,大大简化了安装维护工作量。
● 整个系统设计成"傻瓜型",对用户技术要求极低,功能简单可调,故障自动检查功能等。
● 坑内简单施工安装问题:产品直接挂在地下,可接入直流电源和网络电缆连接器,对未来地下检测点的变化也非常方便。
● 简化故障处理:当机器出现故障时,可直接用备用机器更换。
四、系统硬件配备
信号收发器(读卡器)、信号传感器(远程电子标签)CAN联合使用总线(通信电缆)、控制室等系统软件。
五、系统上位机软件部分
本系统按照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一般技术条件AQ 6201-2006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T煤矿安全生产监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设计。系统及其软件、标识卡、信号收发器(各分站)、传输接口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MT209、MT/T1004、MT/T1005、MT/T1007、MT/T1008、AQ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文件制造成套。
系统通过通信电缆将地下站连接到地面传输接口,可容纳8000张最大识别卡和32个站。每个站管辖一定的区域,以识别地下持卡人在某一区域的位置。
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数字通信CANBUS结合计算机控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解决了煤矿人员管理和车辆识别等移动目标的问题。
采用系统软件Microsoft的Visual C++ 6.0开发的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综合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采集服务端与客户显示端分开运行2000数据库数据,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运行平台为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XP/2003等操作系统。
六、系统工作原理
首先,一读卡器(出口与入口读卡器保持一定距离,以识别读卡顺序)必须通过企业门口和人员车辆出口路线附近的每个设备。授权人员佩戴信号传感器(电子标签),使人员通过信号收发器(读卡器)进出企业。信号收发器将立即感知信号,并立即上传到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立即判断具体信息(如:是谁,在哪里,具体时间),同时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或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并做好备份,以控制和出入人员。
同时,将多个信号收发器(远程读卡器)放置在地下的每个坑和所有人员可能通过的通道中。具体数量和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功能要求确定,并通过网络布线(CAN地面控制中心(控制室)的总线和计算机网络。同时,在每个下井人员身上佩戴一个信号传感器(电子标签)。当下井人员进入地下后,只要他们通过或接近放置在门口或隧道内的任何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就会立即感应到信号,并立即上传到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上。计算机可以立即判断具体信息(如谁、位置和时间),同时,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或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并备份。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大屏幕或计算机上的分布图点击地下位置,计算机将统计和显示该区域的人员情况。同时,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会根据一段时间的人员访问信息,整理出各种出勤报告(如出勤率、总出勤时间、迟到/早退记录、未出勤时间等)。此外,一旦地下发生事故,事故现场的人员可以根据计算机上的人员分布信息立即找到,然后使用特殊的探测器进一步确定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以帮助救援人员以准确、快速的方式救援被困人员。此外,一旦地下发生事故,事故现场的人员可以根据计算机上的人员分布信息立即找到,然后使用特殊的探测器进一步确定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以帮助救援人员以准确、快速的方式救援被困人员。矿车和其他设备的管理原理大致相同。
系统工作原理图
1.企业进出口控制和人员考勤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企业进出口人员考勤示意图
2.地下人员定位示意图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系统结构模拟图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地下系统示意简图
七、系统设计说明
本系统遵循"统一发感器,统一设备,统一管理"按照允许上岗人员和班组实施的原则"一人一传感器"该传感器可视为系统"上岗凭证"和"坑道准入证"。具体方案如下:
(1)煤矿生产单位在所有隧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信号收发器,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以辐射区域为准。
(2)煤矿生产单位向相关人员发放并配备传感器,传感器应随身携带。
(3)在发送传感器时,在系统数据库中登录传感器对应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团队、工作类型、职位和照片。
(4)安全生产部门授权传感器后生效。授权范围包括:员工有资格进入企业和操作表面的坑、传感器的及时性、故障和悬挂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企业或坑道;
(5)进入企业或坑道的人员必须佩戴传感器。当此人进入企业或通过坑识别监控点时,系统立即识别,并通过系统网络信息交换将该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信息传输到安全监控中心进行记录,提示信息可同时出现在地理信息的大屏幕墙上,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如果传感器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将收到报警信号,并立即执行相关的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6)一旦隧道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监控中心可以第一次了解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援队采用移动远程识别装置,方便10米内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方便救援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行。
售后服务:
苏州木兰电子有限公司承诺公司的产品
1.终身免费维修,并提供技术指导。一旦出现故障,设备可以快速更换;如果超过1年,将收取相应的费用。
2.帮助在7个工作日内解决故障(如遇不可抗力可协议);在收到维修后一个工作日内提供远程技术指导;
3.系统整体施工周期可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4.如果您对当前系统不满意,我们可以为您定制周期短、价格低、质量好的产品。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中国 苏州市 高新区 滨河路625号工业楼1号楼
电话:(86) - 0512 -87655880
公司传真:(86) - 0512 – 87655879
服务电话:(86) – 0512 – 87655880
邮箱:MLRFID@163.com
QQ:909458011
MSN:baichunyu123@msn.com
网址:http://www.mlrfid.com
版权声明
本技术方案的版权属于苏州木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引用,否则苏州木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希望真诚合作!